白鳳刀豆

白鳳豆傳奇 (刀豆素)
董大成 教授

白鳳豆是很平常的野生植物,在臺灣,它因為易於栽培,所需的成長時間短,曾經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臺灣人民重要的食糧以及綠肥之一。戰後,因為各種農作物繁多,白鳳豆就慢慢的被冷落,已少人栽種了。長久以來,對於這個被人忽略的植物抱有高度的興趣,研究其成分、效用已經將近五十年,只是到了最近七、八年才將心力放在防癌抗癌上,且獲得一些成果。

引發我將研究方向導向防癌抗癌的,是一篇美國籍太醫生羅森柏格(S. Rosenberg)的研究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人類可以透過本身的免疫細胞來抵票癌細胞。這是一項重要的發現,因為過去人們總是認為癌細胞非常頑強、有抵抗力,體內的自然免疫力無法殺死癌細胞。然而羅森柏格卻發現淋巴球在癌組織中對癌細胞,由於長時間接觸、屢敗屢戰,受到癌組織構造的影響,對癌細胞已有相常認識,甚至留下對抗癌細胞的記憶,這類淋巴球再遇到癌細胞時,可以輕易接近予以破壞,從而抑制癌細胞的發展,甚至使腫瘤的體積縮小。

所以,只要將這些居於劣勢、數量很少、具有對抗癌細胞記憶的淋巴球變多,注入患者體內,產生類似疫苗的功效,就能造福更多受到癌症威脅的人。後來不斷地進行研究,並予稍加變化,認為在抗癌、防癌方面現階段最有價值可行的是從「增強免疫力」著手。其中最值得肯定的,就是白鳳豆。因為白鳳豆中含有非常豐富的視醇蛋白質 (Lectin) 的一種 Con A。

Lectin Con A (刀豆素) 可加速、促進淋巴球分裂,是增加帶有記憶的免疫細胞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人體如何獲得 Lectin Con A 卻是一個問題,因為一般認為含蛋白質的食物吃進肚子裡之後,會被消化液分解為氨基酸,從而被身體吸收,失去蛋白質本身的效用。因此,作為醫療用途的含蛋白質均以注射為主。根據實驗,在皮下組織注射 Con A 的確會造成癌細胞減少、癌隨部分縮小、甚至完全消失的效果。不過,注射的部位卻會出現發炎的現象;最大的困擾是持續注射時,紅腫、潰爛的皮膚不易癒合,疼痛更令患者難以忍受。為此,我經由不斷研究發現,視醇蛋白質不只可以與淋巴球結合產生抗體,對抗癌細胞,同時它也與其他種類的蛋白質不同,吃進體內之後,並不會完全被消化液分解為氨基酸,反而大部分很快就到達消化管壁與其淋巴球結合,這是有效的機制所在,也是我覺得最得意的部分。這一項發現,我還特別申請了專利權。

值得注意的是,Lectin 是一種蛋白質,遇熱就會消失,而失去抗癌作用,所以白鳳豆要生吃才有效,煮熟之後就大打折扣了。問題是白鳳豆很難直接嚼食,口感也不好,所以,最有效而保險的方法就是萃取其中的有效成分,作成錠劑再口服。我首先用層析分離法(Chromatography)。先將生的白鳳豆磨碎,加點點水後抽出其汁液。再讓這些水溶液通過糖柱粗層(Sephadex Column),萃取得出有效的 Con A 蛋白質,可以餵食動物或供人服食,或再據以製成錠劑供患者服用,而達到抗癌的目的。

我研究白鳳豆的理論基礎和羅森柏格類似,卻略有不同。羅森柏格為了增強淋巴球的數目和力量,先將癌組織裡面,將已有記憶力的淋巴球(細胞)取出,添加 Lectin,先在體外培養,直到數目和能力足以壓制或抗衡時,才以針劑打進體內,讓殺手細胞到癌組織附近發揮功效。我的理念則是,既然實驗發現,用口服方式一樣投予 Lectin,也會吸收,有增強帶記憶淋巴球的能力,那麼何必先在體外培養、浪費寶貴時間?何不直接把 Lectin 吃進體內、讓它就在內癌組織附近大量生成強壯的殺手細胞,就近立刻將癌細胞殲滅。事實證明我的理念是正確的;這個理論我感覺非常得意,因此也申請了專利:從白鳳豆中萃取出 Con A、口服 Con A 的抗癌概念。

從學生時代到今天,我研究生物化學已將近六十年,但一直樂此不疲,從不曾感覺脹倦或懈怠。因為越研究越覺得自然界實在深邃而奧妙,其中還有很多現在無法解開的秘密,有待我們去探索。從化學成分的角度來看,自然界的生物,包括生物構造中的每一部份,一定都有其存在的目的或道理,而且有其特殊作用;也許與其他生物互補,也許相互平衡,形成自然界的「法則」。若再更深入探討,生物化學實在已經帶有「哲學」的味道。

生化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對人體健康有益、能防治或改善某種疾病的物質或元素,使人類的生命能更延長、生命品質也更佳。我數十年的研究生涯,可以說都是在找出「生物存在的意義和作用」之上。而研究成果也令人大感興奮,引起國人極大的迴響。可見國人盼望提高免疫力,以及防癌抗癌的決心何其迫切。以「臭暖野生」的白鳳豆來防癌抗癌,也是我「小研究,大功用」理念的具體實踐。個人深信,萬物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黃耆、川七、當歸原來都是植物,發現了特殊功效之後即變成高貴中藥,白鳳豆亦然。

Lectin Con A (刀豆素)研究是沒有止境的,展望未來,我還是會不斷探索生化界的奧秘,找出其特殊機能(Function),為增進大家的健康而努力。

董大成先生 (1916-2008)

生於1916年,臺北帝大附屬醫學專部(台大醫學院前身)畢業。曾任台大醫院生化系教授、台大醫學院院長。現任台大醫學院、臺北醫學院名譽教授、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會長、中華民國抗癌人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創辨人、中華民國食品衛生營養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中醫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惠明盲童學校董事長、臺北醫學院生物技術研究發展中心顧問。

編按
董大成教授有關白鳳豆的研究,雖然揭示了白鳳豆中的 Lectin 可刺激免疫細胞增長、增強免疫力;但是白鳳豆距離品規範尚有一段長路要走,如要以藥品上市,尚需毒理試驗、動物實驗資料等才能申請人體試驗。董教授也一再於開表示,他只是想和大眾分享此一發現,並不是叫大家去買白鳳豆;他也指出,白鳳豆必須經過特別處理,才能有抗癌效果,民眾若自己隨便買來吃,不但可能無效,還可能輕肚子。所謂的「抗癌食品」只能當作「輔助療法」,關於癌症的治療,民眾還是應該求助於腫瘤科醫師,尋求正規療法才是正途。

“以上內容為早期學術報導文章”


Increased cancers after mRNA vaccines
mRNA接種後癌症發生率增加

COVID-19 vaccination, all-cause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for cancer: 30-month cohort study in an Italian province
COVID-19 疫苗接種、全因死亡率和癌症住院率:義大利某省 30 個月隊列研究


刀豆素(Concanavalin A, Con A)特性

刀豆素(Concanavalin A, Con A)是從刀豆(白鳳豆)中提取的一種植物凝集素(lectin),它是一種蛋白質,具有特定的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其特性之一是遇熱不穩定,加熱會使其失去抗癌等生物活性,所以如果要利用其有效成分,白鳳豆生吃才有效,不過實際中常通過萃取其中有效成分製成合適劑型。

Con A可以加速和促進淋巴球(淋巴細胞)分裂,是增加帶有記憶的免疫細胞的有效方法。它能增強帶有記憶的淋巴球的能力,在抗癌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相關研究中,它可刺激免疫細胞增長、增強免疫力。並基於其對免疫細胞的作用,在抗癌研究領域受到關注。像董大成教授的研究提出從白鳳豆中萃取Con A用於抗癌的概念,通過口服等方式讓其在體內發揮作用,使在癌組織附近生成強壯的殺手細胞來對抗癌細胞。 由於含蛋白質的食物進入人體後一般會被消化液分解為氨基酸從而失去原蛋白質效用,但研究發現Con A與其他種類蛋白質不同,吃進體內後,大部分能很快到達消化管壁與其淋巴球結合,這是其在抗癌應用方面的一個有效機制。不過,以注射方式使用Con A時,注射部位會出現發炎現象,持續注射還會帶來皮膚紅腫、潰爛不易癒合以及疼痛等問題。


刀豆素(Concanavalin A,Con A)臨床研究

由於Con A能特異性地啟動T淋巴細胞,在臨床研究中,常被用作免疫調節劑來研究機體的免疫狀態。例如,通過觀察T淋巴細胞對Con A的增殖反應,可以評估一些免疫缺陷疾病(如愛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損程度,幫助醫生瞭解病情和制定治療方案。Con A可促進淋巴球分裂,增強帶有記憶的免疫細胞的能力。在腫瘤免疫治療的研究中,它被用於探索如何啟動和增強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研究人員嘗試將其與其他抗癌藥物或治療方法聯合使用,觀察是否能提高抗癌效果,為開發新的腫瘤免疫治療策略提供理論依據。

Con A與細胞表面的糖蛋白結合後,會引發一系列細胞內信號傳導事件。在臨床基礎研究中,利用這一特性來研究細胞內的信號通路,如研究Con A啟動T細胞後,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變化、蛋白激酶的啟動等信號傳導過程,有助於深入瞭解免疫細胞的啟動機制和免疫應答的調控機制。基於Con A對特定細胞表面糖蛋白的親和力,它可以用於從混合細胞群體中分離和純化某些細胞。例如,在血液樣本中分離T淋巴細胞,為進一步的細胞功能研究和臨床治療提供高純度的細胞樣本。

有研究表明,Con A可以誘導小鼠產生類似人類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理變化。因此,在肝炎的發病機制研究中,常使用Con A構建動物模型,通過觀察模型動物的肝臟病理變化、免疫細胞浸潤情況以及相關細胞因數的表達等,來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發病機制,為開發治療肝炎的新藥物和治療方法提供實驗基礎。然而,由於Con A本身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注射後可能引起炎症反應等,限制了其在臨床直接應用的範圍。目前,大多數研究仍處於實驗室和動物實驗階段,要實現其在臨床的廣泛應用,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刀豆素(Concanavalin A,Con A)無可替代?

目前沒有直接替代Con A的臨床藥物,但可根據其不同研究用途選擇類似功能的試劑或模型。如果Con A在研究中主要用作免疫調節劑來啟動T淋巴細胞,可以考慮使用其他有絲分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A)或美洲商陸有絲分裂原(PWM),它們也能刺激淋巴細胞增殖。在探索腫瘤免疫治療時,除了Con A,還可以考慮使用其他免疫刺激劑,如細胞因數(如IL-2、IFN-γ等)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PD-L1抑制劑),這些藥物在臨床研究中已顯示出一定的抗癌效果。在肝病研究中,如果Con A用於誘導肝炎模型,可以考慮使用其他化學物質或病毒來構建不同的肝炎模型,如四氯化碳(CCl4)誘導的肝炎模型或肝炎病毒誘導的模型。在細胞分離與純化方面,如果Con A用於通過其與細胞表面糖蛋白的結合來分離細胞,可以考慮使用其他具有類似特性的凝集素或抗體來替代。


刀豆素(Concanavalin A,Con A)售價與購買

刀豆素(Concanavalin A,Con A)的售價因規格、品牌和供應商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一些已知報價(上海地區以人民幣計價)與各地購買管道:

上海 碧雲天生物技術公司

  • 200μl包裝的BeyoMag™ Concanavalin A Magnetic Beads(刀豆素A磁珠)售價為186.00元。
  • 1ml包裝的售價為688.00元。
  • 5ml包裝的售價為2598.00元。

上海 懋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00mg規格的刀豆球蛋白A(Con A)售價為1040元。

上海 懋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產品)

  • 也有報價顯示,刀豆球蛋白A的價格可能低至150元/瓶(100mg規格),但具體價格可能因產品純度、品質等因素有所不同。

上海 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00mg規格的刀豆凝集素A(Con A,≥90%)售價為959.90元。
  • 250mg規格的售價為1799.90元。
  • 1g規格的售價為5759.90元。

臺灣 偉翔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生產):

  • DrLEE、康愛錠 ConA 刀豆素 (升級版)

    內容物: 高倍白鳳豆萃取粉(白鳳豆、麥芽糊精)、麥芽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
    規格: 每錠500±10%毫克,每瓶60錠。
    作用: 調節生理機能、健康維持。
    食用方法: 每次2-3錠,每日1-2次,視情況酌量增減,嚼碎食用。
    保存方法: 請避免陽光直射,存放於陰涼乾燥處。
    營養標示:
    每一份量0.5公克(1錠)、一瓶包装60份

    每份 每日參考值百分比
    熱量: 1.9大卡 0.1%
    蛋白質: 0公克 0%
    脂肪: 0公克 0%
    飽和脂肪: 0公克 0%
    反式脂肪: 0公克 *
    碳水化合物: 0.5公克 0.2%
    糖: 0.03公克 *
    鈉: 0.4毫克 0%

    *參考值未訂定

    崧嶺健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出品
    臺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4之8號一樓
    研發生產:偉翔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2-2655-7255
    DrLEE、康愛錠、刀豆素ConA成分、升級版60錠 x 500mg
    無色素、無防腐劑、無人工香料、無重金屬、無農藥、微生物檢驗合格

其他供應商

  • 市場上還有售價為260.00元(25mg規格)、760元(100mg規格)和1580元(250mg規格)的刀豆蛋白A產品。
  • 部分供應商提供的刀豆球蛋白A價格可能低至3元/瓶或30元/mg/g,但這類價格可能對應的是極小規格或特殊採購條件下的報價。
  • Dr. Lee 康愛錠 ConA 刀豆素 線上購物

參考:

對於刀豆素的基本概念、特性、作用機制等通用知識,參考了生物化學、免疫學等領域的基礎知識體系。


林恩芬恩博士:科學如何被大政府和大製藥公司利用


COVID UPDATE: What is the truth?
2022 Apr 22;13:167. doi: 10.25259/SNI_150_2022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9062939/

這是一篇發表在《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期刊上的社論文章,標題為“COVID UPDATE: What is the truth?”,作者是Russell L. Blaylock,一位來自美國密西西比州里奇蘭理論神經科學研究公司的退休神經外科醫生。

文章對COVID – 19大流行期間的諸多現象提出質疑,認為這場疫情是歷史上被操縱最嚴重的傳染病事件之一,充斥著官方謊言,並對醫療實踐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干擾。

Peter McCullough博士是該領域被引用最多的專家之一,他通過早期治療方案成功治療了2000多名COVID – 19患者,卻受到從疫苗中獲益者的猛烈攻擊,他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結果,顯示早期治療可使住院率降低80%,死亡率降低75%,但這些結果被專家完全忽視。